各出招数应对贸易摩擦
(记者 陆妍思 汤宁)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的新形势,主要依赖外贸出口的参展企业又有什么“招数”应对?记者就此走访了多家参展企业。 江苏宜兴精陶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女士介绍说,该公司主营陶瓷餐具出口,主要市场为欧美。2011年,欧盟对中国陶瓷产品征收26.3%-69.7%的反倾销税,这令他们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锐减1/3。除了反倾销税外,该公司在出口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例如,2016年梅雨时节,一批陶瓷杯碟的外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受潮损坏,虽然商品本身完好无损,但客户仍然扣减了2万美元作为赔偿。高女士说,面对这种纠纷,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附加值和管理水平,依靠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此外,为有效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该公司从去年开始,通过广交会及网上经销商开拓内销市场,由于正值中国消费升级浪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公司出口和内销占比已达1:1。高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展位上一款陶瓷茶壶,连电子炉一套售价为100美元,“很多境外采购商都嫌贵,但在中国反而卖得很好。” 面对近年贸易摩擦增多、利润不断压缩的形势,主营德国品牌剪刀代加工的阳江市鸿泰工业公司于两年前参加广交会开拓客源,除了吸引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外,第119届广交会上还拓展了网易严选这个国内大客户,短短一年间,这家过往产品100%出口的企业,目前内销量已经可以比肩出口。 同时,一些执著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则选择直接在海外建立营销渠道。广州森大贸易公司负责人王先生介绍说,公司业务主要面向非洲市场,拥有一批稳定的海外客户群。公司通过在东、西非设立销售分公司,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直接面向终端,从而规避贸易壁垒。此举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海路、陆路运输成本,同时可以享受EAC带来的关税互免政策,获得了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目前,森大积极与非洲当地商会交流和磋商,寻求与本地经销商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