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建省商务厅了解到,自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至今已经五年,福建发布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成绩单,多项工作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自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累计新增企业9.4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6.1倍和9.3倍。税收年均增长45.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进出口年均增长12.8%,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其中,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做大规模,跨境电商、物联网、离岸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营商环境大幅提升
在营商环境提升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推进商事制度全流程改革,率先推出企业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经营“证照分离”等举措,企业开办环节从7个压缩至2个,时间从10.8个工作日压缩至2.5个工作日,最快可当日办结;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五个一”、投资审批改革“四个一”,为全国改革提供了样本;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通43个部门,服务企业6万多家,日单证处理破100万票;率先推进口岸降本增效,全省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3.02小时、3.12小时,分别比2017年压缩70%、84.8%;厦门口岸集装箱出口合规成本降至207美元/标箱,进口229美元/标箱,处于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
金融开放稳步推进 两岸合作持续深化
在金融开放、两岸合作等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也取得多项成效。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内持牌金融机构163家,类金融机构近9600家,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向境外借款、发债等方式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至2019年底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4942亿元。同时,电信、旅游、建筑、金融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至2020年3月,累计新增台资企业2520家,合同台资67.9亿美元,分别占福建全省同期40.9%、43.4%。两岸人员往来也更自由,目前已完成134大项(268小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比对,福建全省直接采认台湾居民20个工种职业资格、52项台湾职业职称。设立13个台湾青年“三创”基地,累计吸引台企610多家、台胞2500人入驻。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此外,福建还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开辟多条“一带一路”航线。目前,中欧班列已开通至欧洲、中亚及俄罗斯的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通过海铁联运实现台湾地区、东南亚国家货物与欧洲、中亚的对接,累计发运706列。“丝路海运”正式开行,开通海丝航线60条,覆盖27个国家57个港口,累计开行2100多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万标箱。
据了解,福建自贸区试验区总体方案186项重点试验任务,绝大部分已实施,且取得明显成效。深化方案13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92%。累计推出15批410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38.3%。同时,国务院及五部委发文集中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四批72项试点经验中,福建报送28项,占39%,走在全国前列。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文在全国学习借鉴的“最佳实践案例”中,福建报送6个,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最多。2项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全国与自贸试验区有关的案例仅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