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
按照“区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相关”的原则,象屿园区非公党委相继设立了酒类企业党总支、物流企业党总支、加工企业党总支等,以党建促进行业集聚,并选举区域、行业内党性强、威望高的企业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形成向心力。
菜单式
每周三都是厦门自贸片区例行的自贸讲堂时间。同时,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安排,主动牵头对接市委党校、人才服务中心、市总工会、城市职业学院等,整合师资、课程资源,安排课程培训计划清单,基层党支部根据各自支部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自行安排进行党务和业务培训。
志愿红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党工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工会干部职工、党员到社区开展“莫兰蒂”灾后重建、垃圾分类、服务金砖会晤、共享单车文明使用宣传督导以及小家电维修、职工子女课外辅导、呼吸系统应急自救等十余场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倾心尽力。
群众参观厦门自贸片区沙盘。
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上,集装箱车辆正在等候提箱。
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是厦门自贸片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党建也成了看得见的生产力。
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共建探路的重大使命,厦门自贸片区催生出一系列党建新课题。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如今,这一“红色引擎”,正在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党建促集聚,党总支建在“行业”上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园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发生新的变化。为适应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发展,象屿园区非公党委把党建工作与片区特点相结合,将党总支建在了“行业”上。
据介绍,按照“区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相关”的原则,象屿园区非公党委相继设立了酒类企业党总支、物流企业党总支、加工企业党总支等,以党建促进行业集聚,并选举区域、行业内党性强、威望高的企业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形成向心力。
为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厦门自贸片区象屿园区非公企业党委通过设立“非公党建110”平台、举办“政企对接会”等方式,并着力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贯穿于自贸片区建设各项工作中,为加快推进片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依托自贸讲坛(学堂)、非公党组织微信群、QQ群、“红色领军”微信公众号等手机党校为平台载体深化学习研讨,推动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让党建工作与企业运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发挥特区优势,积极推动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初步构建了具有自贸试验区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格局,为片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将党建推向深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去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来抓,特别是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围绕“六个聚焦”,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精髓和内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每周三都是厦门自贸片区例行的自贸讲堂时间。为了提升党员职工的政治素养,片区党工委先后组织多次基层党组织集中培训,包括“十九大专题学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同时,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安排,主动牵头对接市委党校、人才服务中心、市总工会、城市职业学院等,整合师资、课程资源,安排课程培训计划清单,基层党支部根据各自支部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自行安排进行党务和业务培训。
为确保各基层党组织能精心组织,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确保“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片区党工委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党组织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组织生活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
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出台规范性文件,对11种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影响从事的行为和11种企业及其负责人不得为谋取非法利益从事的行为予以明确,以廉政建设为抓手,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党建带工建,用奉献创建温馨家园
在邮轮中心,在寨上社区街道,在长岸路红绿灯路口……你不时会看到一抹“志愿红”。他们流动在社区、斑马线路口、各小区群防群治巡查点,为厦门自贸片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光和热,他们就是厦门自贸片区志愿者服务队。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党工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工会干部职工、党员到社区开展“莫兰蒂”灾后重建、垃圾分类、服务金砖会晤、共享单车文明使用宣传督导以及小家电维修、职工子女课外辅导、呼吸系统应急自救等十余场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倾心尽力。
此外,厦门自贸片区工会在区党工委领导下,通过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分主题、分层次开展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围绕区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工会先后举办了叉车驾驶技术大赛、集装箱拖头车司机作业竞赛、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竞赛、超重型汽车驾驶项目比赛和葡萄酒(高级)品酒师技能大赛等。全区30多家企业的100多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踊跃参加,涌现出47项创新成果和28位创新能手,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通过深入职工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安全演练、节能减排、征求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厦门自贸片区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助力片区经济持续向好。
以党建促发展 向党建要效益
全球物流(厦门)公司凭借过硬的党员队伍,实现逆势上扬,受到认可和嘉奖
厦门远海码头物流繁忙。
全球物流(厦门)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张晓兵从一名普通质检员逐步成长为公司总经理,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名员工。
“做好企业党建,要找准切入点,要学会向党建要效益。”张晓兵说,全球物流(厦门)公司党支部从成立之初9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35名,党员占公司员数20%以上,主管以上党员7名,储备干部中更有60%是党员。
在国际物流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全球物流”凭借着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实现逆势上扬,受到德国总部的认可和嘉奖,彻底打消了资方对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顾虑。
多年来,全球物流(厦门)公司党支部将党员队伍建设与生产经营骨干队伍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行“双培养双进入”。通过把公司优秀员工、中层管理骨干力量发展成为党员,党员在公司里享受中层的政治待遇等措施,使整个公司形成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氛围。公司有重大决策先在党员会上研究通报,党员在公司里享受中层的政治待遇,有效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在企业党员和员工看来,党组织的活动富有吸引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大家,增强了企业凝聚力。通过积极打造精英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厦门自贸片区工作机制
联席会议
二是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自贸办工作会议、专项工作专题会议等,研究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改革任务和面临的困难或问题,督促落实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任务。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与海关、国检、海沧、湖里、海事局等联席会议机制,强化改革任务协同推进落实。截至目前,已召开14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5次市自贸办工作会议和21次各类联席会议,有力推动厦门自贸片区改革试验任务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以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关检“一站式”查验、“三互”大通关、国际船舶登记制创新、中欧(厦门)班列、航空维修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落实。
干部队伍
一是成立厦门自贸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和片区管委会。吸纳全市50多家成员单位承担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推动落实任务,并从市直各职能部门、中央驻厦单位等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充实到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干部队伍中,形成一支“视野开阔、凝聚力强、敢闯敢试、活力四射”高素质、稳定的干部队伍。
评估机制
三是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定期委托、配合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厦门自贸片区开展周年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情况,总结经验,发现短板弱项,落实整改提升。三年来,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上海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深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评估调研工作,在充分总结厦门自贸片区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改革纵深发展,扩大开放。
服务平台
四是建设自贸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平台。创新商协会服务工作机制,组建了汇集政、产、研三方资源的航空维修专业委员会,推动组建进口酒、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一批专业委员会,依托自贸片区商会及其专委会充分发挥政商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商协会参与重点产业平台发展战略、政策制定和评估等工作,着眼专业分类、专注抓建、专门分管,推动同类企业交流合作。
【政策点击】
出台激励政策
吸引发展人才
引才薪酬补贴
针对符合《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目录》的企业,聘任的税前年薪在30万元以上、担任中层以上技术或管理岗位的新引进创新人才,按照人才工资薪金所得两年内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企业引进人才一次性薪酬补贴。
众创空间装修补贴
经认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可申请每平方米200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装修补贴。
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
1吸引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台湾人才来自贸片区创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台湾人才来厦门自贸片区创业,成立企业实际到位资本不少于50万,企业正常运作一年以上的,可申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贷款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创业贷款贴息扶持);
2鼓励支持台湾青年创办企业(台湾青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创办企业,参加市级以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邀请赛的获奖项目,在自贸片区内落地的,给予3年内最高300平方米创业场所场租补贴);
3鼓励台湾知名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入驻(鼓励知名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创业服务机构入驻自贸片区,有效经营1年以上的,按实到资本给予20%的开办补贴,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如属台资企业,除享受以上补贴外,还可按台资实到资本再给予30%的开办补贴,一次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