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把重点平台建设作为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的抓手、制度集成创新的窗口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推进一批省、市重点平台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效。
挂牌3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风险防范为底线,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了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新经验,累计实施了234项试验任务,集成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49项,向全市、全关区复制推广创新举措256项。
融资租赁平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引进金融、类金融企业5000多家;区内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累计完成租赁飞机60架、金额56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区。
厦门金融租赁公司成为我省自贸试验区首家法人金融租赁公司。在原来拓展深圳航空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基础上,又拓展了江西航空公司的租赁业务。成功在厦举办第二届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租赁论坛,提高厦门飞机租赁影响力。解决长期以来飞机异地无法实际入保税区问题,为拓展异地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夯实基础。
伊丽莎白女王号靠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资料图)
国际航运中心平台
2017年度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38万标箱。新增“海丝”集装箱航线3条,“海丝”航线已达45条。新增爱尔兰科克、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友好港。建设自由贸易港,已正式启动申请程序。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全年共接待邮轮77艘次,全年实现邮轮游客接待16.18万人次。全国首创邮轮物供“快速通道”模式已于2017年6月7日正式落地。智慧物流平台入选交通部示范工程项目。国际航运中心成功拓展船舶融资租赁项目。全年完成船舶交易40艘次,交易金额8.58亿元;与6家国内知名船舶经纪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引进首家国际航运经纪机构——英国船舶经纪公司。
燕窝平台
东南燕都项目总投资7.3亿元,规划用地约2万平方米,将打造成全球首个集产研贸为一体的大型燕窝行业综合平台。五年后,平台产值争取超300亿,汇聚全国超过50%、全球超过40%的燕窝产贸规模。
黄金交易平台
2017年3月6日成立厦门黄金投资公司作为黄金交易运营主体。截至12月31日,累计办理法人开户12户,实现线上代理交易7.98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
整车进口口岸平台
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于2017年12月8日通过省级验收,首批45台进口车12月28日到港。
建成汽车检验检测场站占地2.8万平方米,远海码头整车进口查验场占地0.8万平方米,整车仓储堆场可满足1300辆汽车仓储需求。
仅用213天完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并验收投入运营,海沧保税港区成为2017年7个获批汽车口岸首个投入使用的口岸。
厦门口岸首批平行进口汽车驶出集装箱货柜。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不断归整应用系统,平台累计上线68项应用系统,形成货物申报、关检“三个一”、运输工具申报、政务服务、金融服务、贸易许可业务、对台及“一带一路”专区等七大服务功能。截至2017年12月底,平台用户数达到5939家,间接服务企业2.6万多家,日均单证处理量16万票。
我市出台了《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暂行办法》,理顺推动原有项目建设和经费来源。列入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试点城市,并于2017年9月14日上线试点申报功能,2017年我市通过标准版累计申报业务超70万票,其中标准版出口退税首票是在我市试点成功的。向省电子口岸管理中心汇聚“单一窗口”数据,累计发送了919家企业用户数据。在商务部的支持和推荐下,我市成为继上海电子口岸后中方第二个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APMEN)的成员口岸。
跨境电商平台
2017年,厦门片区实现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4799.06万件,货值36.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68%。其中,对台海运邮快件实现1500个标箱、共467.86万件,同比增长401.67%;直购进口实现5.03万单,203.74吨,货值2164.67万元。
厦门按照跨境电商“一区多园”发展思路,建设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出口品牌营销平台,及线下象屿、邮政EMS、海沧三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形成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
象屿跨境电商产业园联合查验大厅。
钟表珠宝平台
厦门宝玉石交易中心是由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国际珠宝玉石、厦门玛瑙及原石展示销售、线下订货、质量鉴定、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交易服务平台。平台依托福建(厦门)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把握特殊时代背景下新一轮台湾产业转移契机,整合厦门现有产业和服务要素,打造具有海西特色的厦门宝玉石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平台主要引进2500平方米的“台湾珠宝跨境展销中心”,包括台湾宝玉石展销、原石品鉴、现场加工、红喜珠特色产品展销功能。
机电设备平台
厦门机电设备展示交易中心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27日开业。
积极借力公共资源、制定优势招商政策。截至12月,平台引进企业12家,注册资本1.5亿元,含众多国内外一线品牌。发挥对台优势,延伸智能制造产业链。平台以“保税+”“金融+”等创新模式为客户代理进口高端精密设备。搭建商情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品牌建设。承办“象屿杯”海峡两岸世界冠军与人工智能围棋赛。
厦门机电设备展示平台开业。(资料图)
航空维修基地
2017年,航空维修实现产值132.6亿元、比增9.14%。持续争取政策,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落地;多渠道大力推动调降航材税率。推动4家现有企业新增6项能力,包括:太古飞机空客A380飞机维修能力,豪富太古直升机救援绞车业务、空客A320水平尾翼维修业务等。启动国际航材保障中心建设,有望引入世界500强法国硕达参与中心运营。推进与中国商飞合作,建立合作机制,设立中国商飞厦门太古培训基地。加大产业扶持,制定2017-2020航空维修扶持申报指南及人才激励政策。
特区航空维修业蓬勃发展。
游艇平台
游艇平台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保税+”的创新发展理念,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优势,以建设游艇专用开放口岸为主要突破口,从产业链拓展、服务延伸、监管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延伸拓展游艇服务产业链条。
未来,平台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完善游艇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游艇旅游为切入点,整合滨海岸线资源,打造一个系统集成、内涵丰富、协作互动、互利共赢的游艇产业发展平台。
五缘湾游艇港泊位上的游艇。
艺术品平台
推动海丝艺术品中心工程建设,艺术品保税仓库开工。支持海丝艺术品中心对接保利集团、雅昌等知名企业,翰斓楼、羲缘楼启用并招商,现已签约艺术大师、机构100余个,另有30余家台湾艺术机构、画廊及古玩机构意向进驻。支持博乐德平台落户象屿保税区,制定平台扶持方案,待条件成熟后签署,目前已启动报建手续。年初至今,博乐德拍卖已举办三场艺术品拍卖,大拍两场、全民拍一场,成交额1.14亿元。
会展经济
结合厦门会晤举办契机,加大会展业营销力度,发挥品牌展会的虹吸效应,建设新平台、挖掘新潜力、拓展新渠道、开发新题材、引进新资源,扩大展会规模,提升展会质量,以打造“中国会展典范城市”、“国际会展名城”为目标,向转型升级要效益,特别是以金砖厦门作为全球营销载体,全面推动我市会展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主动服务会展企业,加大重大会展项目招徕力度,我市会展业呈现量增质提效益升的良好势头。2017年度我市共举办展览205场次,总展览面积219万平方米;共举办会议8259场次,外来参会总人数约168万人,年度会展经济效益约370亿元。
青创基地平台
已引进了RQ空间、一品创客、台湾创业馆、3W咖啡、车库咖啡、创业公社、天使汇等国内外知名众创企业,截至2017年12月底,核心园区入驻台湾创业团队197个、台湾创客369人。两岸青年创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3W咖啡、一品创客·海峡两岸无人机暨智能机器人孵化基地被科技部评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可享受国家层面及省级的创业创新政策。云创智谷与腾讯云达成合作协议,开展CTO特训营等系列活动,参与培训人数30余人;新设立亚太国际等创新创业基地。
云创智谷。
进口酒平台
2017年,厦门口岸进口酒总量3.12亿升,比增61.35%,货值4.68亿美元,比增56.2%,进口酒金额占全国9.74%,成为中国第三大进口酒口岸,啤酒进口稳居首位。厦门国际酒类交易平台位于象屿保税区二期,总面积为5900平方米。东南红酒自贸直销中心营业额为2.89亿元,酒划算加盟商数量为291家;世界名庄酒自贸直采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国检出台了针对进口酒商的便利政策,进口酒抽检率由原先的100%降至3%,为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便利条件。
厦门国际酒类交易平台开业。(资料图)
中欧(厦门)班列
自2015年8月开通至2017年底,班列累计发运229列,共7202个40尺大柜,累计货值37.16亿元。2017年班列累计发运124列,共4370个40尺大柜,累计货值22亿元。(2017年海投班列累计发运96列,共3219个40尺大柜。截至12月31日,建发专列累计发运28列,共1141个40尺大柜,20个20尺小柜,累计货值3.64亿元)。
2017年开通厦门直达莫斯科、汉堡、杜伊斯堡、建发莫斯科专列等直通线。12月7日,海投物流有限公司运营的首列莫斯科返程从满洲里出发,12月12日抵达厦门,返程货物为进口俄罗斯板材,共41个大柜、货值约40万美元。建发莫斯科专列稳定双程开行,共开行29列,1083个40尺集装箱,累计货值3.02亿元。中欧(厦门-西安-布达佩斯)班列已完成前期调研和相关筹备工作,计划于2018年1月份开行。
繁忙的海沧港。
【最新动态】
中欧(厦门)班列
累计货值46.4亿元
截至2018年3月,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发运289列,累计货值46.4亿元,铁路运输首次超过空运成为厦门第二大出口运输方式。
中欧(厦门)班列从海沧出发驶往欧洲。
出台政策
探索融资租赁+医疗
2018年2月24日,《关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监管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并明确了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审批监管流程与各方责任,推动厦门自贸片区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健康快速发展,以融资租赁+医疗模式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精彩点击】
自贸片区数字亮眼
产业平台建设
增强市民获得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好引擎。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以产业平台为抓手,把制度创新贯穿于产业发展始末,有序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升级,引进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体系,以产业平台撬动片区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以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近年来,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其中,2017年厦门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达4799.1万件,比增18.68%,带动厦门片区实现进出口1598.1亿元,比增20.7%。
众所周知,厦门跨境电商产业起步较晚。虽然拥有优越的口岸通关环境、丰富的传统外贸资源等优势,但由于缺席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列,因此厦门无法进行保税备货模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方兴未艾,得益于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优势,厦门自贸片区联合各相关部门以改革创新补齐政策短板,政策利好对标先进城市。
为了给厦门跨境电商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厦门借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业务系统,实现申报监管“一点接入、一点输出”。厦门海关实施“电子申报+电子审单+同屏对比+即查即放”等监管模式,合格的商品只需要6秒就可以通过检查。
跨境电商是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培育的产业平台之一。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统筹优势资源,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在助力融资租赁业方面,相继出台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产业引导资金、基金基地发展办法等专项扶持政策;为打开厦门平行汽车进口业务新局面,厦门海关针对性地推出了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业务、集中汇总征税、企业自行运输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全国首创 “进口酒快检”模式,实现即验即放,为进口酒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便利条件。
如今,每个重点平台都逐步实现“七个一”的运作模式,即“一个牵头单位、一位责任领导、一个运营主体、一个建设方案、一个展示平台、一批关键项目、一系列精准扶持政策”,集中整合优势资源保障重点平台建设。
紧抓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
去年底,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大力“撮合”下,中国商飞与太古培训中心成功“牵手”。厦门太古作为中国民用航空局CCAR-147、香港民航处HKAR-147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Part-147批准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成为中国商飞人才持续培养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片区率先启动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试点,以此破解行业人才职称评定难的困局,减少人才流失,提升产业竞争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环境,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加上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厦门航空维修业正蓄势腾飞。2017年,厦门航空维修作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实现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9%。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厦门自贸片区制定完整的重点平台链条工作方案,从贸易、金融、第三方服务等方面策划重点平台招商链条,并发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加强自贸试验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强化系统集成,提升改革水平
去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在平台建设中贯穿系统集成优势,突出“保税+”“金融+”“互联网+”元素融入、全产业链条谋划推进、对台合作等特色亮点,带动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去年底,厦门机电设备展示交易中心已引进企业12家,注册资本1.5亿元,含众多国内外一线品牌;总面积5900平方米的厦门国际酒类交易平台引进了国内酒类采购额最大项目1919环球采购,2018年第一季度东南红酒自贸直销中心销售金额达1亿元;2017年,航空维修实现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9.14%。
如今,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资源在区内汇聚,以政策系统集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平行进口汽车、进口酒等各类有品质有保障的商品也能够顺利在“家门口”买到,让市民收获满满“获得感”。
2015年
3月
3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
3月26日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率先全国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登记改革。
4月
4月21日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发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关检互认共用“一站式”查验平台、“多规合一”城市治理体系等16项标志性改革事项。
4月22日 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显现特色、活力四射”要求。
4月23日 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实施方案》。
6月
6月16日 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内的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揭牌成立。
6月19日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首架经营性租赁飞机顺利落户厦航,意味着厦门片区飞机租赁业务再添新模式。
6月19日 厦门市政府出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办法》,促进区内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
7月
7月7日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保税展示交易电子化分段担保业务项目签约,开启了海关、银行和电子口岸联合为企业提供便利通关服务的新历程。
7月20日 厦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直购进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7月29日 厦门全面启动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当天共达成12项跨境人民币贷款三方合作意向协议,签约金额合计11.7亿元。
7月31日 首家台资合资旅行社——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落户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
8月
8月16日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开出全国自贸试验区首趟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
2016年
位于厦门自贸片区的山姆会员店。
1月
1月8日2000平方米的厦门自贸片区平行进口汽车综合展厅正式启用,建发汽车、国贸汽车、信达汽车等6家车企同步进驻。
2月
2月3日 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入驻厦门自贸片区签约仪式举行。这是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2月23日 厦门跨境电商公共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4月
4月5日 厦门自贸片区推出“知识产权网络侵权预警与存证云服务”。
4月17日 厦门自贸片区首次开展外地航企飞机融资租赁业务。
5月
5月19日 国家质检总局在厦门召开现场会,向全系统推广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经验。
2017年
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箱。
4月
4月底 厦门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局——率先全国推行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
6月
6月3日 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保税政策厦门落地。
9月
9月11日-12日 厦门机电设备平台和国际酒类交易平台相继开业,自贸试验区平台建设获得重大进展。
11月
11月6日 来厦“换乘”中欧班列至匈牙利,台湾地区货物至欧洲的物流新通道开启!
11月27日 厦门自贸片区获批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批开展此项试点的自贸区。
12月
12月18日 全省首例自贸试验区人才口岸工作签证,在厦门签发。
12月20日 厦门港迎来发展里程碑事件——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成为我省首个千万标箱级国际强港。
12月23日 厦门自贸片区组织完成了2017年度航空维修行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评审会议,256人申报,222人通过。
12月28日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启用仪式在远海码头14#泊位举行,标志着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开港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