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四大新举措
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做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同时,习近平主席还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四大新举措: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二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主动扩大进口。
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新华社发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三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经验。图为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打造“智能港口”。
熊衍良
岁月如歌,改革不惑。自2015年4月21日厦门自贸片区揭牌成立,转瞬三年。三年虽短,但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映射出奋发向上的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要求就是对厦门自贸片区的要求,片区将乘势而上,加深对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研究探索,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关键词1 试验田
打造出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的政府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记者: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直是全市的工作重点。对厦门来说,自贸试验区建设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熊衍良:三年来,在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厦门自贸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主创新滚动推出改革任务234项,圆满完成各项改革试验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不难看出,自贸试验区作为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逐步打造出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的政府现代化治理新模式,而营商环境的提升也成为新形势下厦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2持续
持续高度重视、持续改革创新、持续完善落实、持续释放成效
记者:加上刚刚获批的海南自贸试验区,全国自贸试验区已达12个。相比而言,厦门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熊衍良:伴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三年来,我们的改革“路线图”越来越清晰,正是得益于“持续”二字。
首先是持续地高度重视。厦门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建设,先后召开了15次由市委书记主持的领导小组会议,举全市之力建设厦门自贸片区。
二是持续地改革创新。改革攻坚期,试验任务越来越重,厦门一直坚持不懈,不断向上争取,不断自身突破,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三是持续地完善落实。三年来,每年初厦门自贸片区都会公布年度重点试验任务,逐一确定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倒排时序,持续强化工作推进机制。
四是持续地释放成效。厦门自贸片区以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并带动全市营商环境的提升,释放更大潜力、活力、吸引力。
关键词3 创新
改革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重点发展平台
记者: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一大特色就是将制度创新贯穿于产业发展之中,能否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熊衍良:2016年底,我们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结合厦门自身实际,借助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优势,着力打造一批重点发展平台。
一年多来,我们以制度改革创新助力产业发展,聚焦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进口酒、跨境电商、国际航运等一批重点产业,针对性出台系列扶持发展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注重产业发展平台硬件载体与软件配套相结合,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举措、工作特色亮点嫁接体现到产业发展平台,补齐产业短板,取得了良好效果。
例如在跨境电商方面,开发跨境电商公共管理平台,创造性开展对台海运快件拼箱业务,产业影响力和集聚度日渐提升;争取到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成为当年全国获批的7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中第一个率先投入使用的口岸。
关键词4开放
先行先试,合作共赢,搭建开放合作新高地
记者:推动对台交流合作和强化“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是厦门自贸片区的特色优势,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成效?
熊衍良: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对台战略支点作用,推出一系列对台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并于近日结合自身政策功能先行先试,进一步放宽对台开放领域,提出26条惠台举措,探索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开放政策,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推动两岸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探索新路径。
扩大对台开放,引进台湾佳格葵花籽油等台资企业。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和云创智谷共入驻台湾企业或团队190个,台湾创客300多人。开创合作新机制,试点两岸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率先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
另一方面,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开通中欧(厦门)班列,主动联接“一带一路”,注重“引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从贸易平台、通关协作、设施互联等方面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联系,逐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关键词5探索
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探索实施自由贸易港的某些政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系列重要讲话中,对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厦门自贸片区有怎样的打算?
熊衍良:在日前举行的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作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者,我们也非常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要求,就是对厦门的要求,更是对厦门自贸片区的要求。厦门片区将乘势而上,加深对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研究,逐步探索争取实施自由贸易港的某些政策。
去年,我们认真梳理、仔细比对了自身与自由贸易港之间的差距,通过探索调研,我们更清晰地认清自身定位与目标任务,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举措。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探索实施自由贸易港的某些政策,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努力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
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
据新华社电 上海、广东、四川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于4月1日在成都启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明确将进一步强化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思维,大力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这意味着各地的自贸改革试验今后不再是“单兵突进”,而将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这份倡议是当天举行的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的主要成果。11个自贸试验区共同倡议,把协同开放置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制度对接、产业协同、平台共建,加强自贸试验 区对其他区域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加快打造立体全面开放、竞相协同共兴的崭新格局。
此外,各自贸试验区还计划每年轮流举办一次协同开放发展论坛,研究确定年度协同重点,发布中国自由贸易 试验区年度发展报告。
自贸试验区一览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广东: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天津: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以及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福建:平潭片区、厦门片区、福州片区
辽宁:沈阳、大连和营口
浙江: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片区;舟山岛南部片区
河南:郑州、洛阳、开封
湖北:武汉 襄阳 宜昌
重庆:两江新区、西永片区、果园港片区
四川:成都片区、泸州片区
陕西:西安片区、西咸片区、杨凌片区
海南:海南全岛
他山之石
自由贸易港四大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世界上,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实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形态多样
世界上自由贸易港的形态多样,既可以是一个港口区域,如纽约港、科隆港,也可以是包含多个港口的经济区域,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有基于海港的自由贸易港,如新加坡港,也有基于航空港的自由贸易港,如香农自由贸易港,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如迪拜世界贸易中心;业态方面既可以专注于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如早期的迪拜港,也可以是以货物贸易为依托向交易、结算、研发等服务业态延伸的复合形态,如迪拜世界贸易中心。
●开放自由程度高
自由贸易港属一国境内的特殊经济区域,货物监管和行业准入都比较宽松。比如,科隆自由贸易港企业注册不需要营业执照,没有最低投资要求。迪拜港董事局则有较大的决策自主权,采取“政企合一”的“小特区”模式,允许外资不受阿联酋公司法中“外资低于49%”的比例限制,单独设立独资企业。科隆自由贸易港和纽约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都不受国内配额限制,货物种类除化学等严控品外都可自由进出港区。
●海关监管便利
自由贸易港一般都具有“境内关外”特征,或者至少部分功能区具备“境内关外”特征,以区别于“境内关内”的严格监管,使海关程序更加便利。在该特殊功能区内,报关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不用报关。只要不进入关境内消费市场,也不用缴纳进口税,科隆、纽约、迪拜等自由贸易港都具有这样的特殊监管安排。海关还通过信息技术和简化海关程序提高自由贸易港的便利性,比如,科隆自由贸易港海关将进口、出口、转口手续合并为统一表格,新加坡将进出口贸易有关的申请、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电子化,通过电脑终端登录海关系统贸易网络,全部手续最快在10秒内完成。为确保不使违禁品进入港区,海关一般对区内货物采取随时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管。
●政策优惠普遍
自由贸易港定位之一为国际物流中心,与其他国家港口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一般被设置成税收洼地。比如,香农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率为12.5%,远低于欧盟的平均企业所得税率,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进行股权分配时免征资本利得税”的优惠,给予就业补助、研发补助、培训补助和资金支持。纽约港区企业向“境内关内”出口时可选择按成品或部件从低缴纳关税,享受区内货物处理费用的优惠。科隆自由贸易港区内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率低于10%,不到“境内区外”的三分之一。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内的所有企业在50年内免交所得税,区内工作人员免交个人所得税。
——摘自《借鉴国际经验 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经济日报》2018年4月7日
(作者:罗雨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