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展示“厦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App”。(本报记者 何炳进 摄)
厦门海关
着力监管创新助推贸易强市
三年来,厦门海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要求,坚持先行先试,全力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成效显著。据统计,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进出口总值达4051亿元,共推出实施监管制度49项,其中自主创新30项、复制推广19项。
厦门海关积极创新、多措并举,一方面优化通关作业,促进贸易便利化,另一方面优化服务大局,促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下一步,厦门海关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先进规则,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在加大海关制度创新力度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目标,运用高新科技和系统集成手段,紧抓改革的“效率”与“成效”。支持“海丝”核心区建设,助推贸易强市建设,支持游艇、进口商品、航运中心等省市重点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助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
创新体制助力惠企便民服务
自2015年4月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于先行先试,着眼于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自贸片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流程环节、完善便民举措等方面,都先试先行、成效喜人。例如,以系统集成为手段,推进通关作业模式改革,不断扩大自贸试验田的外溢效应;拓展“安智贸”合作,强化班列对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陆丝”和“海丝”无缝对接枢纽。
下一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着眼于先行先试,深化“多证合一”工作,落实“证照分离”工作,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不断服务厦门自贸片区建设高速健康发展。 (通讯员 李春晖)
国地税
联手搭建服务新平台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三年来,象屿保税区国地税深植自贸试验区沃土,秉持自贸片区先试先行,敢闯敢试的精神,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聚焦“营改增”试点,持续开展“便民春风办税行动”,借力多部门合作,握掌成拳,努力推进税收规范化建设、办税便利化改革、合作常态化机制,为自贸片区纳税人营造优质的税务营商环境。
在这三年来,象屿国地税在纳税服务、企业帮扶等方面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创新模式。例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设立“网上查询、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查、网上公示”,并在全市逐步复制推广。
展望未来,象屿国地税将持续深化改革,共融同进,不断推进服务模式优化,通过整合师资平台,做好国地税业务培训、实际操作演练与最终测验,确保双方工作人员熟悉国地税办税流程与系统操作,为率先试行 “一厅一号一窗一人一机一票”的“六个一”联合办税新模式做好充分准备。
三部门重点举措
市场监督管理局
率先实施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率先探索推行“三证合一”制度。
在全省率先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试行并推广名称预先核准并入设立登记做法。
推进厦门自贸片区网上预约系统上线,通过邮政速递公司(EMS)将营业执照寄送上门,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趟”。
国地税
聚焦“营改增”试点,持续开展“便民春风办税行动”。
推出“1+1”服务模式,即线上开启“互联网+”办税新模式,线下通过首创联合税收服务工作室、首创“新户大礼包”、首推纳税人学堂分类课程等,实现“1+1>2”的服务实效。
积极参与商事制度创新,组建大企业专家服务团队上门问诊,定期召开税企三方座谈搜集企业办税难点,主动扶持新兴业态发展,为自贸区内优惠政策落地落实,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最精准有效的帮扶。
厦门海关
全国首创通关税费自主申报、自行缴税、自助打印业务,创新行邮物品“电子税单”等举措。
以系统集成为手段,推进通关作业模式改革,不断扩大自贸试验田的外溢效应。
构筑中欧(厦门)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