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书记谈人才: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示范区

书记谈人才: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示范区
发布日期: 2017-04-19

   文/本报记者 何无痕

     ■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

  “尚贤者,政之本也。”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这块国家赋予的“试验田”上,“贤者”更是践行这一国家战略的根本支撑。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充分发挥自身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人才体制机制上积极突破,实施创新人才集聚战略,柔性引才引智,出台系列人才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来自贸试验区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为增强厦门自贸片区人才竞争力、率先形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顺利完成中央赋予的试验任务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短短两年里,厦门自贸片区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猎头柔性引进建设专才和顾问团成员奖励实施办法、扶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施办法、自贸委柔性引才引智暂行办法及首个综合性人才政策——《关于进一步激励自贸区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集聚自贸片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发挥自身对台特色优势,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家园”区内的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云创智谷两大创业基地获国台办授牌“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此外,厦门自贸片区持续做实做细人才服务工作,在综合服务大厅开设人才申报“一站式”服务窗口,连续两年举办自贸区专场人才交流会;开展项目与人才对接活动,与市委组织部共同举办“第八届海峡论坛——两岸人才中介机构洽谈会”、“2016年博士海西行——走进福建自贸试验区人才与项目(厦门)对接洽谈会活动”等;注重人才培训与开发,首家台资独资设立的沛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设立并开展人才培训,已推荐1300多人就业(含台湾人才)。《中国组织人事报》、省委组织部《福建组工通讯》、市委组织部《厦门人才工作》等组工刊物密集报道了厦门自贸片区人才政策、柔性引才引智、专家顾问团等创新举措和成效。

  深化改革,人才先行。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自贸试验区要继续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三区一堡”示范区。在这一过程中,厦门自贸片区深刻认识到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的重要性,进一步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和制度优势,构建更加开放灵活、便捷高效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示范区,为自贸区改革创新提供持久动力。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吹响招才引智“集结号”。持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引才引智渠道,鼓励政府、企业、人才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国内外高端紧缺人才。加快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索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引才新机制,创设快速集聚海外人才的新模式,形成海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厦门自贸试验区的群聚效应,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

  搭建引才育才载体,打造人才交流“大舞台”。人才载体建设是人才工作的关键,积极搭建好各类人才载体,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使其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人才与人才、人才与项目、人才与企业及产业间的无缝对接,是打造厦门自贸片区人才高地的重要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人才项目交流平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对台人才交流平台等,推动海内外及区域内外的人才、项目资源流动,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优化人才出入境环境,构建人才服务的“助推器”。要继续向上争取实施更为便利的人才出入境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出入境软环境。推进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建设,对涉及外国人居留许可、来华工作许可证以及上述证件的换发、补发、延期、变更等业务,实现“一窗式”受理、一并予以发证的办理新模式,为外籍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入境服务。

 



 



主办单位: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承办单位: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服务专线:0592-5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