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载春华秋实,厦门经济特区腾飞发展。在昨日下午举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上,我市各界代表深情回顾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他们中,有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者,有受益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企业家,有长期关注研究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专家学者,有亲身感受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的普通市民,在他们的娓娓讲述中,一卷有关厦门经济特区成长的画卷缓缓铺开。
站在新的起点上,交流促共识,目标聚人心,与会代表们都说,要继续发扬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者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厦门建成“五大发展”示范市,实现厦门经济特区新的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会上,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熊衍良作了发言。他说,厦门片区要打造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去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这是新时期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的关心和重托,也是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精神的延续和深化。
一年半来,厦门自贸片区秉承特区精神,勇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我们推出256项政策措施,在省自贸办通报的190项创新举措中占据半壁江山,达95项,其中全国首创33项,有力促进厦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厦门片区吸引了2万多家企业,注册资本金3600多亿元,聚集形成了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创新创业、文化旅游、高端制造等七大功能性产业。
负面清单管理、“一照一码”、“多规合一”、关检“一站式”查验、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等创新举措大幅提升了厦门自贸片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对台交流合作的最大特色,“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实施。同时,中欧(厦门)班列和航空维修成厦门自贸片区的最大亮点。
我们将不忘厦门经济特区的使命与担当,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方向,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把厦门自贸片区打造为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单一窗口”系统功能和运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系统集成;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争取在两岸青年创业和对台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措施,放大中欧班列辐射牵引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航空千亿产业集群,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加强与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协同发展,发挥开放和创新政策的叠加效应,推动一批标志性支撑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七大功能性产业,推动我市加快产业转型。
(原标题:传承特区精神 奋斗不忘初心——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