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海丝”“陆丝”厦门无缝对接

“海丝”“陆丝”厦门无缝对接
发布日期: 2016-11-02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经营城市、治理城市的命题,首要的关键无疑是交通。

  

  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开出的首条中欧班列,目前在海上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到了台湾,形成向东连接台湾、向西横跨欧亚大陆的物流新通道,厦门市成为唯一实现“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的陆海枢纽城市。

  

  未来五年,厦门将着力打造“一个枢纽、两个交通圈、三个城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

  

  构筑“一枢纽两交通圈三城市”

  

  去年8月,“厦蓉欧”班列开通;今年4月,“台厦蓉欧”班列又开通,两岸越来越多的产品出口开始选择这条物流大通道,班列从最初的每周一列到每周两列、双向对开,大批的电子、机械、五金、鞋服等出口产品搭乘这趟班列前往欧洲大陆,而欧洲的食品、日用品和葡萄酒等也通过这趟专列走进厦门市民的生活。

  

  据统计,一年来,“厦蓉欧”班列累计完成进出口51列、141540尺集装箱,货值6.7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厦蓉欧”班列可以发运100列、4500个集装箱,货值40亿元。

  

  “十三五”期间,厦门将进一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拓展厦门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空间,到2020年,实现全年对开2000列、8万个集装箱,货值783亿元。

  

  而这,还仅仅只是未来五年厦门“大交通”规划的一部分,根据规划,厦门将打造一个枢纽,即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重要门户作用;两个交通圈,即厦漳泉区域“1小时交通圈”和厦门市域“半小时交通圈”;三个城市,即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东南物流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城市。

  

  据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吴洪钦介绍,未来五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500亿元,形成厦门“三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加强与国家及省运输大通道的衔接;形成以新机场、厦门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和前场大型货场、海沧港区等全国性物流中心为核心,以轨道、道路、公交网络为依托的枢纽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到2020年,基本形成厦漳泉区域“1小时交通圈”和厦门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全力推进“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建设

  

  “十三五”规划首要重点是投入450亿元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目前,厦门“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已建成的快速路总长119.1公里,在建126.4公里,拟建86.8公里。近期,厦门成立了市高快速路建设指挥部,“十三五”期间,将全力推进“两环八射”建设,建成第二西通道、翔安机场高速、海沧疏港通道、同翔大道、灌新路、集灌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第二东通道、跨东海域通道等规划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两环八射”快速路网。

  

  为进一步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强化海丝之路海空港枢纽的陆路通道,“十三五”期间,还将加快完善港口、机场道路集疏运体系,建成马青路提升改造、海沧货运通道、海景路(芦澳路)、滨海东大道等港区通道项目;建成翔安机场高速、溪东路、滨海大道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泉厦金联络线,加快形成翔安机场“两横两纵”集疏运快速路网,推进厦门岛至翔安机场的第三东通道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本岛与翔安机场的联系。

  

  同时,投入1250亿元全面推进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预计2017年,轨道1号线将开通运营,进入轨道交通城市行列。“十三五”末,力争123号线和4号线厦门北站至翔安机场段建成通车,通车里程约140公里,实现三个方向的跨岛发展,加强重大枢纽之间的联系,基本形成“中心放射、环湾联络”城市轨道交通骨架。

  

  城际轨道方面,规划了由R1R2R3形成厦漳泉“一轴、一环、三放射”的交通网络,厦门境内长105公里;投入100亿元加快完善干线铁路网络,重点推动福厦客专建设;投入600亿元大力提升民航业发展水平;投入约70亿元初步建成厦门国际航运中心。

  

  吴洪钦表示,国内外城市经验表明,交通拥堵治理是长期、系统的工程,解决的关键在于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去年底厦门市政府成立了大交通管理领导小组,同时明确提出要建成以“轨道交通+BRT”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水上公交、慢行交通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到2020年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55%,届时公交出行将超过私家车。

 

 



 



主办单位: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承办单位: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服务专线:0592-5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