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社长、闽商杂志社社长徐德金在致辞中表示,闽商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闽商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为闽商转型发展助力。(张斌/摄)
“中国国内需求的变化给供给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供给侧结构与产业转型借助国内外优势,可实现事半功倍。”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杨恒均如是说。
20日,由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闽商杂志社主办和18家闽商商协会协办的2016闽商论坛在福州举行,吸引海内外近300位闽商参加。当天,论坛以“新经济、新动能、新空间”为主题。
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杨恒均指出,国内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完成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与产业转型借助国内外优势,可实现事半功倍。 (张斌/摄)
当前,福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丝”核心区、
福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福州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迸发无限活力,对闽商而言,也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表示,自贸试验区已经进入2.0时代,上海自贸试验区为1.0时代,福建、广州、天津三大片区为2.0时代。
“‘海丝’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在战略、内容和功能等方面均高度契合,政策叠加效应明显。”黄茂兴说,这不仅是机制体制的创新,也重塑了福建对外开放新优势,而且凸显了福建在服务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年时值“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迈入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闽商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对此,杨恒均表示,“放眼全球,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全球产业格局重构和技术重大突破也为闽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论坛演讲中,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表示,“海丝”核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对闽商而言,意味着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张斌/摄)
杨恒均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完成供给侧改革,“目前,中国多数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当口,去国外寻求商机无疑是一个利好的选择”。
同时,杨恒均分析道,当前国际营商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中西方意识形态等诸多差异可能对中国企业融入国际造成一定影响。
为此,杨恒均建议,闽商“走出去”时,在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还要尊重当地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入乡随俗,积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
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社长、闽商杂志社社长徐德金也表示,闽商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闽商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为闽商转型发展助力,今后将建立更为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