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海关及时推出‘三自一核’等新举措,让我们去年底的一个订单能够顺利交货,在当前国际贸易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新举措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近日,在位于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王光炉对记者表示。
王光炉提及的举措是福州海关针对自贸试验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量身定制的,经第三方评估为全国首创。
海关总署三级专家、福州海关自贸工作组黄家东副调研员介绍说,加工贸易就是将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贸易模式。在福州关区,就有5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涵盖电子、鞋、纺织、造船等行业。
“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在进口环节是免征税的,因此海关就要对这些企业的单耗(出口成品所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进行审核,对进出口单据、耗料等进行核销,也就是说没使用的原材料或是没有出口的成品,是要补缴税款的。”黄家东说。
过去,按海关总署规定,企业的电子账册核销是由海关按180天周期确定核销时间,由海关下厂核查盘点实际库存,再经核算后企业按时补征税款。“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过程可能要因此暂停;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资金调配困难。”王光炉说。
而福州海关在全国首创的“三自一核”举措,让华映这样的高级认证企业坐享红利。因为,它允许企业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行盘点实际库存、自行补征税款,再向海关申报正式报核数据,海关根据风险分析情况对企业申报的数据抽查核实。
得益于此,华映公司去年底的一批约10万片液晶显示板的大单顺利成行。
华映公司的电子账册核销周期原本定于2015年10月31日,而10月恰好是生产旺季。“如果这时停产盘点,订单肯定无法及时交付。”得知有了新政,企业便自行确定12月31日为核销周期截止日,并向海关报备。顺利交单后,企业在12月23日向主管海关报送库存盘点计划,经风险分析,海关同意企业自行盘点,并将相关数据报送。
与此同时,根据新政,企业决定春节过后对短少的保税料件自行补征税款,这显然缓解了年底资金链紧张压力。
加工贸易是我省进出口的主力军之一。去年以来,福州海关、厦门海关针对加工贸易企业首创或复制推广了多项新举措,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如,福厦两关共推的单耗信任审核,就允许企业在单耗申报时,海关仅审核申报单耗的规范性和逻辑性,而对准确性和真实性采取事中核查或事后批量复核加强监管。此举极大提升了通关速度,将原来每批次单耗审核的7天缩短到15分钟。
又如,厦门海关推出的保税料件交易,允许加工贸易企业在厦门片区指定区域内,选择以保税或按实际成交价征税的方式,将剩余料件交付给有需求的其他企业,较以往方式大幅度节省物流费用和缩短时间。
“这些举措都是对实施多年的旧政策的突破,不少是根据企业需求量体裁衣的,最终实现让贸易和监管无缝衔接,对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十分有利。”黄家东说。
(原标题:让贸易和监管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