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中国放开汇率管制?

     去年10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市场不禁猜测,中国已进入放开人民币管制的新阶段。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7.1413的高点——自去年10月以来已升值5%,折合成年率的升值幅度达到15% 。

  美国和欧洲将会欢迎这种趋势。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制订者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人为压低汇率,让中国获得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

  然而,目前有一些紧迫的国内因素促使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特别是猖獗的通胀压力威胁到经济的繁荣。

  分析师们警告称,无论如何,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速都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中国目前仍然不愿意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因为它不想将经济控制权交给市场力量。

  自2005年7月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对人民币汇率实施严格管理。

外汇管理局

  的确,中国一直只是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依靠。去年10月以前,中国仅允许人民币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稳步升值。

  这项政策不仅让中国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同时也让中国积累了1.528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外汇储备。

  一些分析师怀疑,自去年11月欧洲官员代表团前往北京讨论货币事宜后,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这两者之间并非巧合。

  自去年11月26日开始商谈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下跌6.3%,扭转了2005年7月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势头。

  纽约银行梅隆公司(Bank of New York Mellon)的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表示,通过表面上默许欧洲的人民币升值要求,中国政府避免了看似屈从于美国压力的局面。从政治上看,这种局势更符合中国政府的意愿。

  无论如何,这种做法似乎已经奏效,因为引人瞩目的是,在本月于日本召开的七国集团(G7)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会议后,会议公报中没有了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呼声。

  德里克表示:“显然我们会这么推测,不过也可能只是欧洲人提出的人民币升值理由比美国人更合乎人意。中国需要允许人民币升值——这是必然的。”

  迅速浏览一下中国的通胀数据,就可以充分说明为何人民币需要升值。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通胀率从去年12月的6.5%升至7.1%,创下11年新高。也许更让政府担忧的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在加速,涨幅从16.7%上升到18.2% 。

  对于正在筹办今年夏季奥运会的中国来说,这种情况尤其麻烦。

  香港汇丰银行(HSBC)驻香港的理查德•耶岑加(Richard Yetsenga)表示,中国对通胀的担忧主要在于它们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而不是出于对经济运行可能已超出潜力的学术担忧。

  他表示:“就像我们去内地时经常看到和听到的那样,中国在制定政策时,社会稳定永远是首要议题。现在到处都是食品价格高企对社会的影响的传闻。”

  有传言称,在最近的寒流中出现了骚乱。去年11月,3名购物者在购买降价菜籽油时被踩踏致死。

  分析师们表示,中国物价加速上涨主要受到了过度需求或经济过热的推动。

  朗伯德街研究所(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经济学家黛安娜•乔伊列娃(Diana Choyleva)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失控的信贷繁荣,只是人民币被低估导致了经济中流动性过剩,推动物价不断上涨。

  她表示:“外汇的涌入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尽管人民币汇率上升,但外汇储备仍在以每年大约50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

  乔伊列娃称,中国要想控制通胀,只有两个途径:或是不得不冒着社会动荡的风险,收紧行政控制,彻底压垮国内需求的增长;或是允许人民币以更快的步伐升值。

  她表示:“如果中国政府不想让通胀率达到两位数,那么它有两个选择:或是扼制内需,面对在奥运期间发生骚乱的风险;或是让人民币加快升值。”

  至于人民币近期的升值步伐能否维系,目前仍然存在疑问。

  分析师们表示,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一旦陷入衰退,可能会迅速阻碍人民币升值。

  耶岑加表示:“有鉴于此,我们怀疑人民币已经进入新的不稳定阶段。”

  “我们很难看到中国会维持甚或加快最近的升值速度。因此,现在加快升值的代价,可能是日后升值步伐的放缓。”

  他不相信中国对汇率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也不相信继续对人民币进行严格管制仍是高于一切的政策目标。

  确实,正如物价上涨可能危及稳定一样,经济低迷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耶岑加表示:“让农村人口以及低利润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能享受到增长的好处,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

  “汇率的大规模持续变动预计仍然会对这些领域产生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


  

 



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服务专线:0592-5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