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利差对遏制热钱没有意义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撰文指出,有必须采取加息等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人民币每年逐步升值5%至6%的情况下,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利差对遏制热钱是没有意义的。

  据中国证券报12月28日报道,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12月28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上撰文指出,对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的 CPI较高的增长趋势,有许多分析,也有许多担忧。价格水平的涨落,一般来说与经济周期的变化有关,也与宏观政策为了调节经济的大起大落而实施的货币政策有关。这里,我们希望进一步明确两个观点。第一,既然是周期,就应该有一段持续和延续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方向性的改变。第二,通胀与货币供应总量有关系。

  首先,我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周期的现象。“周期”意味着一个时间区间。20世纪90年代没有详细的月度数据,但是两位数的通胀水平延续了3年,1993年至1995年。1994年的通胀指数甚至达到同比24.1%的增长水平。接下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经济增长放缓相随的通货紧缩也持续了三年,1997年和1998年,CPI分别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情况。2003年的低通胀期也超过一年。2004年因为2003年末的粮价上涨,而进入通胀的上升期也延续了一年的时间。翘尾的影响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吸收。所以2007年4月份开始,CPI开始出现上升态势,并且连续数月超过6%的增长,11月份达到同比6.9%的增长,应该是正常的。而且2008年上半年CPI数字仍然在一个相对高位,也是符合经济的规律的。

  其次,我们强调,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经济学理论有很多论述,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应总量超过需求,货币就要贬值,价格水平就要上涨。大量实证研究也显示,通胀水平上升一般滞后宽松的货币发行两年的时间。这与中国经济近两年的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吻合。

  过度货币供应量来自两方面。第一方面的过剩流动性是银行体系的信贷周转创造的货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9月末的货币乘数是 4.46。也就是说,如果央行年初发出100元的基础货币,到9月末通过银行系统就变成446元,创造货币346元。而且2007年以来,在中央银行全额对冲外汇流入的情况下,2007年的新增货币应该绝大部分来自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所以,2008年首先要加大控制银行体系的信贷增长,减少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速度和能力。另一方面,过剩流动性来自外汇流入的结汇。2007年以2,500亿美元的外汇积累和平均1美元兑换7.4元人民币的汇率水平计算,如果中央银行没有全额对冲,2007年的基础货币发行总量就会在2007年3.6万亿的基础上增加1.85万亿。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大幅贬值,华尔街次贷危机导致资本流出的非常规大环境下,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动机很强。所以,防过热、防通胀与防止过剩资本输入是一致的。因此,有必须采取更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加息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之一。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已经没有升息的空间,如果人民币的利率继续提升会更大地吸引热钱流入,或者美元利率继续下降,华尔街的资本继续流入,新的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会加剧通货膨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可以遏制热钱吗?

  实际上,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利差对遏制热钱是没有意义的。在人民币每年逐步升值5%至6%的情况下,持有美元即使有1%至2%利差的机会成本,人民币升值的收益明显大于持有美元获取的利差收益。特别是资本流入后还会进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的同时,也获取资产价格上升的资本利得。所以,如果期望微不足道的1%至2%的利差来遏制以逐利为目标的金融资本,放弃至少5%的升值收益和追逐100%甚至200%的资产价格上涨的资本利得的收益机会,应该没有可能性。

  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对所有的微观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一些领域可能有利,对一些领域可能不完全有利。特别是在通胀水平这一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呈现上升趋势的形势下,如果犹犹豫豫,可能会错过治理通胀预期转变的时机。


  

 



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服务专线:0592-5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