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余永定:加快本币升值步伐坚定从紧反通胀

     2005年汇改后,在贸易顺差中肯定有一部分不是真正的贸易顺差,而是没有真实贸易基础的资金流入。但是,这些资金不能简单称之为“热钱”。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提前结汇、高报出口和低报进口等等行为的目的是避险而不是投机。

  2006年到2007年第一季度前后外国资金流入中国股市则主要是看到中国股市的巨大资本利得。对于外国投行来说,相对于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几百的资本利得而言,3%—5%汇率升值这样的“蝇头小利”根本不值得一提。人民币不升值或缓慢升值则是为外国资本从容不迫地廉价购买中国资产提供了最佳环境。

  到目前为止,同其他因素相比,升值预期与中美利差之间的关系(利息率平价假说)对跨境资金的流入影响似乎并不大。因此,至少在当前,在考虑利率政策时,过多顾虑利差似乎就没有必要。升息导致的资金流入如果不能利用资本管制将其挡在国门之外,可以将其通过升值消化掉。如果在升息的同时又不想让人民币升值,就只有两个办法保证升息政策不因外资的流入而失效:资本管制和对冲。总之,升息不要过多顾虑汇率。至于其他制约升息的因素,如实体经济是否能够承受,按揭贷款的偿还是否会出现问题等等倒是应该多加考虑。如果人民币汇率预期明显加强(这可以在NDF市场上得到信息),中美利差进一步缩小,套汇资金的流入确实有可能显著增强。到那个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自然是放弃升息或大幅度升值。总而言之,在目前阶段,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利率政策服从治理通货膨胀的目标,汇率政策服从利率政策的需要。

  升值抑制通胀可作备选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有学者认为现在央行货币政策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是汇率缺乏弹性,所以主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快升值解决通胀问题,对此您有何评价?

  余永定:我赞成汇率缺乏弹性给央行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困难的说法。理论上说,在其他因素给定条件下,如果一国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而又不愿让货币升值,就会因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直至实际汇率的升值最终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但在实践中,国际收支顺差国可通过对冲政策吸干过剩的流动性,或通过资本管制将投机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从而在一定时期内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肯定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汇率只是一种价格,它反映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在自由浮动和固定汇率下,汇率都无法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目前,我们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可以人为调整。但在中国,汇率政策主要是一种贸易政策工具,汇率变动主要取决于贸易政策目标,而不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需要。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一般不应靠汇率升值来抑制由经济过热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因为在经济过热时期(如1993年),贸易状况会趋于恶化,而升值虽然有助于抑制过热,但却会使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一般情况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正确的政策应是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在特定条件下也有紧货币、松财政或财政中性的组合)。

  应该指出,在某些资本自由流动、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小国(如新加坡),汇率政策是维持物价稳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当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就让本币升值。反之亦然。中国的情况虽然不同(如中国有资本管制),但在目前情况下,汇率升值的贸易政策目标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正好并行不悖,因而可以通过加快升值步伐以减轻央行升息的压力。人民币升值以抑制通货膨胀应该是一项备选政策。当然,如果2008年国际形势有变(如贸易顺差的减少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汇率政策还可以再次调整。


  

 



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服务专线:0592-5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