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人民币升值是短痛长安之举

     “人民币升值调整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但有助于经济实现软着陆。从长期来看,升值后通货膨胀的下降将逐渐恢复出口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出口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中金公司哈继铭等研究员在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述结论。
出口:对汇率变动敏感

  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贸易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均对汇率变动敏感,前者的敏感程度高于后者。若其他因素不变,假设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上升10%且之后维持该水平,出口总额将最终累计下降12.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累计下降16.4%和9.2%。

  哈继铭等指出,上述结果是建立在外部需求不变的假设上,而外部需求是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外部需求增长1%,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将最终累计上升5.8%。研究显示,在各出口行业中,多数原料类产品的出口与汇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包括初级原料与原料制成品;在某些原料类行业中,中国产品仍具备较强的价格竞争力,例如焦炭、有色金属等,其出口对汇率不敏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普遍表现出对汇率较高的依赖程度,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

  进口:对实际有效汇率不敏感

  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进口总值对实际有效汇率(REER)不敏感。哈继铭等人认为,这是因为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将增加一般贸易进口,但同时由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放缓而导致加工贸易进口的减少。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实际有效汇率一次性增加10%并维持在提高后的水平,一般贸易进口将最终累计增长15.1%,而加工贸易进口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减少而将累计下降10.3%。一般贸易进口对工业增加值的长期弹性系数是1.5,而加工贸易进口对加工贸易出口的长期弹性系数是0.89,但后者与1的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

  人民币的升值将有利于中国对原料、能源产品的进口;但汇率的升值未必会带来制造业产品进口的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中进口替代效应明显,例如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

  宏观经济:升值是长安短痛

  哈继铭等人认为,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打压出口鼓励进口,因而升值将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在没有其他政策调整的情况下,相对的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将导致GDP增速相对基准(即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升值的情况)下跌,从而进一步抑制消费、投资和一般贸易进口。然而长期来看,进口产品国内价格的下跌将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从而提高实际利率,导致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基准从高位回落。虽然实际利率上涨会进一步打击投资增长,但竞争力的改善将带动出口复苏。

  实证分析显示,如果没有其他政策调整来缓解升值的负面影响,若2005年二季度人民币一次性升值10%,将使得中国GDP在2005年~2007年比基准值分别下降0.6%、2.2%和2%。在逐步升值的情况下,若2005年二季度首先升值5%,随后5个季度每季度分别上涨1%,则其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后果相对较为温和,即,2005年GDP比基准值降低0.3%,2007年达到峰值2%,消费、投资、外贸和通货膨胀相对于基准水平的降幅也均比一次性升值10%要缓和。

  货币财政政策:缓和升值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利率政策可以缓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经济波动。假设利率在2005~2009年期间相对基准逐步下降125个基点,2009年的GDP和投资将回到基准水平,投资甚至超过基准水平。伴随着宽松的利率政策,消费紧缩在此期间大为缓和。与维持利率不变相比,利率调整将显著地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因此,为应对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人民币升值之前事先将利率提高到适度较高的水平,有利于为升值之后的利率调整留出足够的空间。

  财政刺激也有助于缓和升值的负面影响。在上述逐步升值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保持不变,但2005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政府基本建设开支,规模为1%的GDP,则GDP增幅在2005年仅比基准水平下降0.1%,小于没有财政刺激的0.3%。



  

 



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服务专线:0592-5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