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市场恐慌。据笔者测算,2014年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高估2.7%,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空间。近期人民币贬值或波动是向均衡汇率修正的必然过程,不必过度紧张。汇率高估已给我国经济带来产业空心化、经济“脱实向虚”、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等风险。有必要修正高估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围绕长期均衡汇率进行修正;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建立有效的风险对冲手段。
2014年以来,人民币一改2013年强势升值态势,截至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CNY)累计贬值幅度达1%,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市场恐慌。尽管目前人民币大幅贬值,但是贬值幅度仍不够,据笔者资本增强型均衡汇率模型测算,截至2014年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高估2.7%,也就是说,目前人民币仍有继续贬值的空间。
人民币贬值原因分析
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市场作用的结果。2014年以来,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出现贬值现象要早于在岸人民币市场,并且贬值幅度超过在岸市场。截至3月末,CNH贬值幅度约为3%。由于CNH主要由离岸市场的供需双方决定,反映的是市场价格与预期,CNH贬值表明离岸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这种信号传导到国内市场,引发CNY贬值。
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在于,201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速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6%,升值幅度为2012年的3倍,相比2012年低点大幅升值11%,明显偏离了均衡汇率水平。导致人民币大幅升值原因,一是在美元升值、其他货币对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逆势走强,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2013年,我国面临的汇率格局发生变化,美元进入升值通道,实际美元指数对主要货币升值4%;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菲律宾比索下跌9%,印度卢比大幅下跌16%,巴西雷亚尔更是下跌了19%;然而同期人民币面对强势美元持续升值3%,二者叠加影响加剧了人民币升值速度。二是我国外贸顺差扩大,结汇需求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呈不断扩大趋势。2013年我国贸易顺差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比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2009年增长20%。我国外贸结算多用美元,在进行国内投资时,需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由于结汇时卖出美元买进人民币,导致外贸结汇环节人民币需求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升值,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明显偏离了均衡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在市场的作用下有向均衡汇率水平修正的必要,因此必然会出现贬值,这也是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4年第09期)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