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紧锣密鼓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23日,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再添一国,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进一步。近日,从货币互换规模的逐步积累,到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驶上“高速路”,再到人民币投资回流的机制有望年内实现突破,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紧锣密鼓进入“提速期”。
流通 离岸中心建设为汇率市场化提供更多参考
货币互换只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很小的一方面,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其中,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动人民币在离岸中心较少限制的流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上周,人民银行在香港,与中银香港签署了修订后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与香港金管局就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有助于促进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香港日后形成的一个离岸人民币银行同业市场将进一步助推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与国际接轨。
恒生银行报告称,香港自2004年以来可开展人民币业务,但最初只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服务,此后,在2005年,有关人民币业务放宽至零售、饮食及运输等七个指定行业的企业客户。2007年,金融机构被允许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在港人民币业务得以进一步扩展。目前,香港有64家银行参与提供相关的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总额约为850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了706亿元,其中香港所占比重达到7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