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是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点评今年经济工作成绩单,出台明年经济发展举措的重要会议。会上,透露出许多重要的经济信号,描绘了明年厦门发展新蓝图,展望民生改善新愿景。
明年经济工作有哪些看点?市委市政府将推出哪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磅举措?为百姓生活带来哪些福利?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加快推进火炬高新区、软件园三期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聚化、高端化、智能化。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补链、强链、扩链项目。加快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休闲、康体、养老、教育、文化等消费供给,加快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网络配送等新业态,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加大企业
帮扶力度
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长远之策。我市将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设身处地帮助企业,多开绿灯,少设关卡,真正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防止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加快公租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明年开工建设1.5万套,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规范住房租赁和二手房交易市场,打击炒房、囤房等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扩大投资
加强重大
基础设施投资
我市将加强生产性投资,结合岛外新城建设,抓紧谋划和推动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和商业配套项目落地,尽快聚集新城人气商气。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抓好轨道交通、新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两环八射”外环线等重大项目,推进一批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围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全面推进环东海域、马銮湾、集美、翔安等新城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新机场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争取获批并全面启动航站楼主体工程。轨道交通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确保1号线建成试运营,全面加快2、3、4号线建设,开工动建6号线。
开工建设西炉再生水厂一期、石兜水库至西山段水源连通等工程,全力加快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项目。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下大力气
提升软环境
现阶段,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主要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市将着力在提升软环境上下功夫,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放大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创新航空维修监管模式,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亚太航材交易中心。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三线四片”等重点区域环境改造提升。
关键词 民生福祉
改善百姓生活的
各方面
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各类人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突出抓好底线民生,更加关注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
社保:合理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保险覆盖面,切实构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
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名校出岛,完善外来工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加快推进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
医疗:加快岛外重大医疗项目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建成投用更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养老: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岛外和基层社区倾斜,全力争取鼓浪屿“申遗”成功,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一批停车场建设,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适当错峰出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际道路、轨道交通、港口等对接,开工建设福厦高铁,构建城际综合交通路网,建设大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
环保: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前列。
【点评】
今年较好实现
“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2%。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企业利润总额、工业用电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落实营改增政策,出台实施35项减费降成本措施,从财务、人工、用能、物流、环保、制度性交易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全年可为企业减负200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11个省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轨道交通、海沧隧道等51个项目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持续拓展,累计形成了33项全国首创。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12000个,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获评全国生态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