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厦门市14家主要电商零售企业抽样统计,今年双11当天,厦门市14家主要电商零售企业销售额达1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3%,其中名鞋库、安踏电子商务、天邻缘电子商务、金牌橱柜当日销售额破亿,名鞋库、安踏电子商务当日销售额更是破纪录地超过了2亿。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的重要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厦门市顺势而为,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大力扶持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发展,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跻身全国电商百佳城市第八位。目前,全市已拥有电子商务企业超过4000家、网络零售企业1000余家、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2.6多家,“十二五”期间B2C零售额年均增长95.8%,今年前9月全市实现B2C零售额222亿元,增长2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5.2亿元,增长20.5%。
一、主要工作成效
1. 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亲任组长,全市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合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建立行业中介组织,先后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和网络零售协会,提升行业合力和自律。成立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咨询组和专家库,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电子商务扶持,制订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市财政确定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各区也已相应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
2. 支持产业升级。扶持网络销售,对网络零售业绩突出的企业最高奖励250万元,一批电商品牌企业逐步成长壮大,涌现出特步、安踏、匹克、九牧王、欣贺服饰、东林电子、乔丹等电商品牌,诚益光学、帝尔特等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实力较强的电商品牌企业。培育电商平台,对平台投入给予30%的补贴,万翔商城、美图、美柚、好慷在家、一品威客、醉品春秋、云宝商盟、保障网、易名交易等一批电商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好慷在家”交易额居家政领域全国第一。鼓励专业服务,对企业开展第三方专业服务给予50万元扶持,全市涌现出600多家从事专业服务的公司,唐人在线、又一城、南讯科技获得淘宝的“金牌淘拍档”称号,服务覆盖福建省内70%的电商企业。
3. 推动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厦门信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用续冷技术已在全市创新建设200多个冷藏自助配送终端,为智能配送提供示范。鼓励平台推广创新,厦门逛了么独创“消费分红”模式,有效地激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流通创新创业基地,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专业性强、配套齐全、集聚效应明显的电商基地,云创智谷电商产业园成为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区。推动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新模式。
4. 完善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建设自助投递终端,全市已拥有鸟箱、速递易等自助投递终端1600多个,覆盖全市80%的社区。统筹规划物流园区,已建成现代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等4大物流园区,吸引了京东、苏宁、顺丰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规范快递运营车辆通行问题,明确配送停靠区域。
5. 拓展电商领域。拓展智能消费新领域,支持“夏商新生活”等城市生鲜配送发展,引入风信子、海捣网、沃洋优品等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体验中心,支持“好慷在线”、“ 国太亚医”等O2O平台发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支持“马上行”、“吉象吉送”等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推动“蚂蚁金服”与同安区军营村、莲花村合作建设农村淘宝店;支持企业至岛外农村建设智能投递终端,目前已有400多个智能投递终端布局在农村。促进电子商务进社区,推动具有社区服务功能的电商平台建设,支持美团网订餐平台建设,协调解决物业公司代收电子商务快件问题。
6. 强化电商营销。创办了网货交易会,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在厦举办网货交易会,积极打造网货交易和网商交流线下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创办网络零售高峰论坛,构建政府和网络业界、业界同行、广大商贸企业之间广泛交流、对话平台。强化网购营销,每年举办两岸电子商务发展论坛、鼓浪听涛网络零售发展论坛、网络零售联合营销等系列活动。开展人才培训,支持高校、培训机构开展电商人才培训, 2015年智赢和新东方两家培训机构电商人才总培训人数达8000人次;创办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届大赛参赛院校2018所、队伍9085支、人数38157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乏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厦门在垂直细分领域形成一批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呈现“专而精”的特点,但与北京、杭州、深圳等电商发达城市相比,缺乏如阿里、京东、敦煌网等有巨大影响力的平台。
2.线上线下有待进一步深度融合。主要体现线下企业转型较慢,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适应有一个过程,部分服务行业如家政缺乏服务标准,无法快速上线铺开经上业务。
3.统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行业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统计标准,各地统计口径不一致,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统计体系,特别是涉及“互联网+流通”结合的统计体系还需要继续探索。
三、今后工作举措
1.加快产业规划布局。引导各区规划出专门的网络零售企业办公、物流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外包商、服务商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壮大厦门电子商务行业规模。
2.加大电子商务扶持。重点从培植产业集中载体、鼓励应用电子商务、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加快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创新,推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完善电子商务环境。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推进建立在线支付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打造电子商务聚集区;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产业,推进公共服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