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以法聚力 凸显“海丝”特色释放虹吸效应
在厦门市思明区台北路海西金谷广场T2号楼,有这么一家法务“综合体”:各类基本法律服务一应俱全,办理相关业务“只进一扇门”;集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一体,2030家法律服务和泛法律服务机构、法律科技企业“云”上入驻……这里,是全国首个由省市区三级联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是海丝中央法务区首个获批的重点项目。
自2022年9月7日揭牌启用以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不仅为广大商事主体、市民带来全业务、全时空、智能化、国际化的法务便利体验,也释放着全链条法务业态的“虹吸效应”。
“只进一扇门” 一站式办理法律服务业务
想找律师帮忙维权,找谁靠谱?想做个司法鉴定,怎么联系……在中心,这些都不是问题,并能“只进一扇门,办成多件事”。近年来,厦门市司法局按照“提供高质效公共法律服务、集聚高能级法律服务资源、建设高层次法治人才基地”的目标定位,整合导入优质资源,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一流法律服务高地,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
走进中心服务大厅,法律咨询、公证、调解、司法鉴定等各类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一应俱全,还设立了福建省台湾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中心、福建省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福建省国际商事海事法律咨询平台、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金砖国家法律咨询等专业法律服务窗口。在现场,当事人可享受到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以及业务指引与办理等专业化、全要素的一站式服务。
在这里,办理业务“多地跑”的限制正在被打破——原先,办理台湾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业务的当事人,必须先到省公证协会办理验核手续,取得证明后才能在大陆地区适用,耗时耗力。但如今在中心就能办理验核业务。日前,林女士等两人拿着一份由台湾地区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正本,在中心服务窗口办理比对验核事宜,当场就拿到工作人员出具的公证文书比对验核报告。“避免多头跑,效率太高了!”办理完业务,林女士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截至目前,中心总计办理完成比对验核台湾公证文书289件。
在这里,各类法律服务无缝衔接——不久前,因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产生损失,厦门某生物科技公司与某航运企业产生争议,起诉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在接到法庭委托后,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选定具有海商海事专业背景的聂晶品调解员开展调解,圆满解决双方诉争。
在这里,优质法律资源便捷易得——“金砖国家和RCEP国家是我们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以后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就可以享受域外法查明服务,实在是太方便了。”咨询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南非需要注意哪些风险”等相关事宜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林榕雄感触颇深。
厦门市司法局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政策支持和资源导入,着眼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吸引国际破产协会中国区会员中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博士生博士后工作站、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等机构入驻,设立福建省法治人才实训基地,聚集、培养更多高端法治人才,打造人才和法律服务生态圈,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跑出“加速度”。
“云上法务区” 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12月初,“海丝法务通”小程序访问服务量突破50万大关。是什么让企业、群众选择这一“云上法务区”?智能、普惠、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正是其吸引力所在。
发展“智慧法务”是新时代信息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厦门市司法局深入挖掘潜在资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以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为目标,协力建设并上线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移动端“海丝法务通”,依托“云应用、云法务、云课堂、云展厅、云资源”等“五朵云”,打造金融证券、知识产权、破产重整、涉台法律事务四大应用场景,在线提供咨询、调解、仲裁、诉讼等全链条解纷服务。
截至目前,“海丝法务通”平台已引进2030家法律服务和泛法律服务机构、法律科技企业入驻云平台,对接16个法律数字资源平台,为企业、政府机关、公民提供智能咨询、智能法律文书、智能合规审查、智能存证等36项常用法律服务应用。平台现已注册用户3.68万人,提供云课堂在线培训课程观看16.2万人次,智能应用服务1.2万次,真正做到易用好用,便民利民。
点一点手机,就能查到身边的法律服务资源;打一打电话,也能找到专业律师咨询法律问题——中心集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一体,汇集了“12348厦门法网”“海丝法务通”等网络平台的运维中心,以及厦门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无论是遇到法律难题,还是存在法律方面的困惑,只要拨打热线,就能全天候、全时空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目前,热线平台率先全省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人工咨询服务,满足群众各时段的咨询需求。每天有12位值班律师接听热线,全市近400名执业年限3年以上的律师参与轮值。今年来,平台累计咨询量超过12万件。
(厦门日报)
|
|
|
|
|
|